达斡尔族在形成民族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东胡、鲜卑诸部落的一部分,
形成民族后直到今天,基于用了个族称,即元代以前用“契丹”,明代至今用了“达斡尔”。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等;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为132394人。
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
金戈铁马、滚滚征尘,揭开历史尘封的记忆,御敌厮杀、垦荒戍边、保家卫国铸就了达斡尔人厚重的历史。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
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北部边境。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抗俄斗争中,达斡尔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的山水和家园,谱写了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篇章。
达斡尔族同其他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一样,主要信奉萨满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达斡尔人虽然受到过喇嘛教、道教和天主教的影响,
但是外来的宗教和神祗均不足以破坏萨满教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运动,相传是一千多年前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的继承和沿袭。
擅长竞技的达斡尔族,始终保持着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并把它称之为“贝阔”。
打曲棍球,是达斡尔族特别擅长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
曾被列为达斡尔族各个莫昆组织应尽职责之一。
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颜色以蓝为主。
冬季穿"奇卡米",夏天穿白布袜子、花鞋,年节或者喜庆时穿各色绣花的绸缎衣服。
“没有江河的地方,达斡尔人不安家;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蒿芽。”达斡尔人居住的地方遍地都生长着柳蒿芽。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形容:“锅里烩着新柳蒿芽的味儿,院里晾晒着为储备过冬的柳蒿芽味儿,几乎整个村子,在整个五月里,都沉浸在这芬芳里……”。
造型独特的摇篮摇出了达斡尔人的聪明智慧,摇出了达斡尔人的勇猛彪悍,摇出了源远流长的达斡尔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