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流程如下:
接受服务时建立: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逐步为服务对象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替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身份识别和调阅更新的凭证。
入户服务建立: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申请:居民可以通过提供身份证和医保卡等个人身份信息和疾病诊断证明等医疗信息来申请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核和登记。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健康体检:包括体检日期、体检项目、体检结果等。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的健康管理记录。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手术记录等。
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应定期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保护隐私: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电子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健康档案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便于调阅和管理。
通过APP查看:居民可以通过扫描下载健康彩云南APP,登录注册后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
自助式建立:通过自助式建立健康档案的装置,居民可以自助生成健康档案,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提高建档率。
建议:
主动建档:居民应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服务时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及时记录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
妥善保管:居民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卡或电子健康档案,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调阅和使用。
及时更新:定期更新健康档案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