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人间喜剧作者是谁写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文学真实性的论述,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思考,都极具建设性意义。

巴尔扎克的文学观,散见于他为作品《人间喜剧》所写的前言和序言之中,有的则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之口转述出来,也有少部分存在于其他作品之间。


今天主要从风俗史、艺术真实、典型三个关键点入手,谈谈巴尔扎克的文艺思想。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观,首先表现在对风俗史的阐述之中。他以法国社会的“秘书”自居,“编制恶习与美德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表现,刻画性格,选取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就若干同质的性格特征博采约取,从中糅合出一些典型。”


巴尔扎克认为,描写社会是文学的一个使命,他或许能够写出一部许多历史家所忽略了的那种历史,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风俗史。


人间喜剧的结构,有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以风俗研究的内容最为丰富,诸多“生活场景”,如政治、军旅、私人等的划分,将法国社会以所谓风俗史的面貌,真正呈现了出来。


巴尔扎克指出,作家的职责不仅仅在于记录社会,还在于记录一个社会的真实。这种真实并不等同于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而是一种存在于客观事件之外的风俗史。


可见,巴尔扎克所说的“历史”,即选取所谓的“重要事件”,并要从“同质”的性格特征中发现所谓的“典型”,恰恰也就等同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的职责在于记录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发现“重要事件”与“典型”背后的可然 性与必然性。


简单来说,巴尔扎克所谓的真实,它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即推动整个时代存在、发展、变化的力量。结合当时法国社会的具体情况,这种力量出现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上,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新的东西。


巴尔扎克同时认为,这种社会真实的呈现,并不存在于抽象的道理之中,而需要“诗意和融化成生动形象的哲理。”巴尔扎克指出,艺术的诗意性,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巴尔扎克的论述已蕴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艺术真实只有与历史真实融为一体,即诗意性与哲理性相容为生动的形象,小说所揭示的事物,才是存在于历史事件之外的“风俗史”。


巴尔扎克对于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要求的进一步延伸,是对典型的要求。他对于典型的论述,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作家将自己的艺术体验融入艺术创造的过程,赋予部分以整体性的生命;二是作家的创造过程是一个艺术化的过程,即艺术虚构的过程,而艺术虚构,意味着并不等同于现实的真实。

巴尔扎克指出,任何虚构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艺术虚构的过程,是赋予人物形象以思想感情的过程,它不仅来自于现实,还要高于现实。


一般认为,艺术虚构是典型形象获得真实性和普遍性的基本途径,艺术形象获得比现实更为突出的真实性,因而也具有了一种普遍性。艺术典型问题的核心,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从巴尔扎克的论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更倾向于突出如何使艺术形象获得一种普遍性的价值,因为普遍性得以建立的基础正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也是艺术形象获得生命力的根本来源。


巴尔扎克也论述了典型形象得以诞生的环境,即典型环境。他指出,人物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丧失了环境的人物,无疑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典型环境的刻画,需要把握与自然法则相对应的“社会动力”。


提倡客观地观察社会生活,着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以精确细腻的手法去再现现实的现实主义,其内容十分广泛。作为现实主义文论重要代表人物的巴尔扎克,其文艺思想也非常丰富,这里仅浅谈些许观点,不再作过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