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永暑岛是怎么建设的(永暑岛传奇变迁)

永暑岛的开发可以说是中国实际控制建设南沙的开端和真实写照,其每次变迁所付出的艰辛都超乎常人的想象。


艰难考察,海洋观测站花落永暑礁


1987年

1987年3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14届年会召开,要求中国在南沙、西沙各建1个海洋观测站。

1987年5月15日,国家海洋局派出一个由44人组成的勘察工作组赴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考察。

据考察队队员张道平回忆:考察期间海况恶劣,考察船一路颠簸到达永暑礁后,再换乘简易木排登上主礁石,木排很小,最多时只能站3个人。

国家海洋局南沙考察队

考察工作十分艰苦,他们冒着烈日高温,考察主礁石周边地形,收集地质和海沟的水深资料,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掉入珊瑚礁缝隙中。

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辛考察,考察队编写了一份名为《南沙群岛海洋站选点调查报告》认为:

“永暑礁地处南海入印度洋要冲,离西沙群岛永兴岛440海里,海区宽阔礁盘平坦,面积约7平方公里,地质基础好,礁沿有成排的片块礁石”。

低潮时的永暑礁

因此,永暑礁从当时锁定的永暑礁、华阳礁和六门礁三个岛礁中脱颖而出,成为海洋观测站站址

1987年1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复同意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建站任务主要由海军承担。


除夕之夜,勇士登岛


1988年

1988年1月31日,闻到中国建站风声的越南海军运输船,满载建筑材料和40多人从西礁起航直奔永暑礁而来,想抢先一步在礁上建立据点,被我海军护航编队赶走。

抢占永暑礁

1988年2月1日,东海舰队派出的929号登陆舰作为指挥舰,同时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保障。

南海舰队派出11艘各类舰船,满载施工人员和建站器材物资,陆续抵达永暑礁。

1988年2月16日这天是农历除夕,永暑礁上的第一个高脚屋建成。

海军陆战队队员邵建民和四位战友作为第一批南沙守礁官兵登上了刚建成的永暑礁第一代高脚屋,阵阵海浪声取代了喧嚣的鞭炮,5名海军官兵就在这里度过了特殊的除夕之夜。

第一代高脚屋以钢钎搭架,竹竿作柱、篾席为墙,沥青封顶,面积约10平米,被戏称为“海上猫耳洞”。

永暑礁上的第一代高脚屋

1988年2月18日,高脚屋建成后的第三天,越南海军851号扫雷舰和614号武装运输船又进入永暑礁挑衅,翌日又派出两艘舰船前来骚扰,也被我海军舰艇编队赶走。

1988年3月14日,发生海上冲突中国海军重创了来犯的越军,彻底扫除了建站的障碍。


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南海新中心初具规模


永暑礁建设之初就被作为中国在南沙群岛的行政和军事指挥中心打造,主要是因为:

一是需求急,建设海洋观察站和作为南沙物资集散地都需要大片陆地。

二是礁盘大,整个礁盘长达26公里,宽约8公里,礁盘面积达108平方公里,有广阔的扩建空间。

三是位置好,其孤立于周围海域,周边没有密切靠近的敌占据点,因而环境相对安稳,其位于南沙群岛的腹地西北部,不但在南海航线的要冲上,还可以控制很大的周围海域。

事实上,有了这些综合优势,高脚屋在永暑礁只存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站稳脚跟后,全体建设人员吃着咸菜和米饭,喝着南瓜汤,住在临时简陋建筑里,头顶烈日抢抓工期。为抢时间进度,人工将水泥转运到填海区域,他们的口号是“拼一拼,拿下水泥八百吨”!

永暑礁建设现场

争分夺秒,人力抢运水泥

潜水员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礁盘表面堆放炸药进行爆破炸开航道,用挖出来的珊瑚渣堆起了8000多平方米(约12亩)的陆地

永暑礁航道爆破

经过全体建设人员180多个日夜的努力,1988年8月2日,中国在南沙建立的第一个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

永暑礁原先高潮时只有约1平方米的礁石露出海面,填海后出现了一片宽敞的人造陆地,上面修建了4000吨级的码头,铺设了道路,球场,栽种了椰树,安装了现代化的仪器仪表。

还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2层楼房,可容纳100多人工作生活。

刚建成时的永暑礁新营房

后来又经过多次现代化改造,其驻守条件比其他礁堡好得多。

更为难得的是,一代代守礁官兵从全国各省市带来家乡泥土在永暑礁建成了1亩大小的三防菜地,驻守岛礁的官兵开始每天都有新鲜蔬菜吃。

官兵们在这片狭小的礁坪上一驻守就是三十多年,当初的小树苗都长成了高大的树木。

改造后的三防菜地

礁坪上翻过院墙的高大树木


高脚屋到长达3.8公里南海新城的华丽转变


2014年

在美国支持下,2012中菲船舰南海黄岩岛对峙,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南海局势骤然紧张,中国需要大型岛屿作为支撑,就只有填海造陆,别无它法。

2014年8月,中国正式开始在永暑岛进行填海造陆工程,大量挖泥船进驻该海域进行吹沙作业。

2014年10月16日,主岛的面积达到0.7平方公里。

2014年11月05日,主岛的面积达到0.92平方公里。

2014年11月17日,主岛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吹填范围扩展到老礁堡区域,原礁堡的码头被改造成能停靠5000吨级轮船的小码头,新建的大型港口,据报道能停泊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一切舰船。

作为对比,此前的老礁堡只相当于此后永暑岛的一个单体建筑大小。

永暑岛老礁堡大小及位置图

2015年4月25日,历时半年多,永暑岛主岛成型,长约3.8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达2.8平方公里,并同步展开大规模基础建设。

2015年9月,永暑岛建成大型高标准机场,营区建筑物封顶竣工,11月机场跑道周边开始大规模绿化。

2017年末,美国侦察机飞临永暑岛航拍,从航拍照可见,此时的永暑岛高大建筑鳞次栉比,作为对比,2022年美国侦察机又从相同的位置航拍永暑岛,此时,完工的永暑岛大城气势一览无余。

2017年永暑岛航拍

2022年永暑岛航拍


永暑岛绿化飞速进展,基础设施完善


由于吹填陆地的珊瑚砂颗粒极大,高盐分的同时还其所含养分比沙漠里的沙子更少。同时,南海地区高温、高盐,加之台风肆虐,绿化极其不易。

高盐、无养分的珊瑚砂

驻礁官兵不断地探索研究,改善土壤,培养植物的耐盐特性。

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辅以科学的规划,建设者找到解决南沙各岛礁淡水来源的基本方法是“三水合一”,就是雨水收集处理、海水淡化处理和大陆送水并重。

南沙岛礁都是海上孤岛,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大海污染海洋环境,岛上产生的所有污水都要经过深度处理变为可用的中水,实现淡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南沙岛礁污水处理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暑岛探获了地下淡水,水质已达到灌溉用水标准,可用于绿化、家畜养殖等,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永暑岛逐渐变绿了。

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如今,永暑岛建成了一条长约1.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道路两旁军营、电影院、运动场馆以及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如果这是一条中央大街的话,你一个小时也逛不完。

同时,在永暑岛已建成一座硬件设施及医务人员配备一流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400多台各类先进医疗设备,还建有一座大型高压氧舱。

除了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等10多个我们在内陆大型医院常见的专业科室,还开设了妇产科。

永暑医院大楼

永暑医院大楼

永暑医院开设的科室

城市功能逐渐完善的永暑岛,生活气息也渐浓。

曾经高温、高湿、高盐,缺少淡水和新鲜蔬菜的南沙,现在有了“冷链补给”和蔬菜种植基地,内地的家常菜也是岛礁的家常菜。

据央视报道,南沙岛屿上已经建成有机蔬菜菜地就达三十多亩,各类新鲜蔬菜做到常年产出,旺季能实现自给。

这其中要数永暑岛菜园历史最悠久,设施最先进。

南沙岛礁有机菜园

南沙岛礁有机菜园


诱人的扩建前景


永暑岛礁盘面积近110平方公里,是超大型环礁,北边还有出水的沙岛,说明水深极浅,且现永暑岛所在的礁盘面积为4.33平方公里,还有巨大的扩建空间,其前景让人憧憬。

永暑礁地形图,永暑岛位于礁盘西南端

曾见到很多自媒体报道,永暑岛整个礁盘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就可建设108平方公里的城市,其实这么建是不现实的,除非不计成本,永暑礁礁盘可低成本吹填的礁盘面积约27平方公里。

永暑环礁浅水区可建设面积近27平方公里

在介绍国土面积时,我们总是强调“960万平方公里”,而事实上我国还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面积。

我们对海洋国土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30多年来,南沙永暑礁建站的故事已不经常被人提起,要写清来龙去脉,文章稍长,能读完的读者大部分应该都是军迷,或对祖国南海海洋国土十分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