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中国古代徽派建筑的特点

前言

中国古代徽派建筑,是指中国古代安徽地区的徽派建筑风格,徽派建筑是以徽州文化为基础,以徽商为核心,以徽商文化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体现了徽州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因此,徽派建筑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代徽派建筑,我们将从徽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徽派建筑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自然条件

徽州地区地处安徽南部,山多地少,平原不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地形复杂,呈带状分布。

由于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许多山地和丘陵都被夷为平地,仅留下少量的山岗和丘陵。

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所以徽州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劳动生产,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生产。

徽州地处山区,气候湿润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足,因此,徽州人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时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改善居住环境。

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徽州人会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地方进行房屋建设。

因此徽派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势较高:徽州地区多山地,且地形复杂,因此,徽州人在修建房屋时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房屋。

徽州地势较高,周围多高山环绕,所以当地的空气流通性好,风速适中,这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徽州人民会在山区中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房屋。

排水良好:徽州地区多山,因此雨水比较充沛。但是由于地势较高,雨水在流经山区时会遇到一些阻碍。

这就要求在修建房屋时要注意房屋周围是否有排水沟渠,以便于雨水能够快速排出。

通风透气徽派建筑由于在修建房屋时会考虑到采光和通风问题,所以通常会将房屋修建在半山腰上或者是山脚的平地上。

历史背景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东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地方,秦汉时期,徽州地区属琅琊郡管辖。

三国时期,吴国在徽州设置了歙县、休宁、祁门等县,并在歙县设立了“屯溪”郡,东晋时期,南迁的晋室后裔在徽州地区建立了“江州”郡,并建立了江州城。

南朝时期,为了更好地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设置了宣城郡,并在此设立了宣城郡。

隋朝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徽州地区逐渐脱离朝廷管辖,唐朝时,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徽州地区经济凋敝,但随着唐王朝的发展和繁荣,徽州地区经济逐渐恢复并得到发展。

南宋时期,徽州地区开始受到朝廷的管辖,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徽州府升为宁国府,从此开始了徽州的“宁国”时代。

元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将皖南地区设置为徽州府,明朝后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徽州地区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长期战乱,徽州府人口大量减少。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徽州知府李继儒将原有的府城迁至黟县。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徽州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徽商和徽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兴起,徽州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徽州地区经济有了更快发展。

2009年,国家公布了《全国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为徽州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山市政府于2010年9月6日正式提出了“黄山旅游经济圈”概念,将黄山市及其下辖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黟县等六县纳入旅游经济圈中,进一步推动了徽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黄山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徽州地区也成为了地区的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黄山市已形成了“黄山风景区”、“黟县古村落”、“屯溪老街”、“新安江山水画廊”、“徽州宴”等一系列知名景点。

并成功创建了“黄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山南麓国家地质公园”、“徽州古城”等一批国家级景区。

与此同时,黄山市的文化旅游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黄山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黄山市已形成了以徽州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

在新时代下,黄山市将继续依托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人文环境

徽州地处江淮丘陵,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徽州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独特的人文环境。

徽州的人文环境,从建筑中也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徽派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文化特色,是徽商文化、科举文化、儒学文化和风水文化的集中体现。

徽州在古代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徽商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徽州商人以儒商为自己的目标,以儒为本,以商为末,追求商业与政治上的成功,最终走向了富甲一方。

这些儒家思想与商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和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这种矛盾和统一造就了徽商群体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徽派建筑在选址和布局方面都非常讲究风水,重视风水,徽州人非常注重风水,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风水文化无处不在。

在徽派建筑中,讲究的是对称和均衡,讲究阴阳和谐,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古代,中国人对风水的理解是,山川河流、住宅朝向、房屋结构、民居布局等都可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徽派建筑也注重这一点,用这种建筑风格营造了和谐自然的人居环境,使人们在生活中感到舒适和幸福。

徽州人以儒学为基本信仰,这使他们重视教育、重视儒学文化,因此,徽州人也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徽派建筑也突出了这种教育思想

地理特征

徽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四周都有山脉环绕,其中以黄山、九华山等名山最为有名,这些名山在徽州地区形成了丰富的山水资源,为徽派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黄山位于徽州地区南部,这里山势雄伟,峰峦起伏,气势雄伟,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被称为“四绝”,因此,徽州人在建造房屋时往往会选择这些景点作为建筑的背景。

徽州地区的水系发达,在徽州地区分布着众多河流,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河流资源,徽州人就将房子建造在水边。

因此,徽派建筑往往会把建筑建在河边、湖边或者溪谷之中,以便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徽州地处江南,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多雨。因此,徽州人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气候特点,便把房屋建在水边。

在徽州地区的建筑中,一般会采用“前低后高”的形式,也就是前面是低的,后面是高的;前面高的地方通常会建在坡顶之上;前面低的地方通常会建在水中。

徽州人建造房屋时往往会根据建筑所在位置的地势高低来决定房屋的高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形地貌,徽派建筑会把房子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

而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势较高的地方,徽派建筑又会将房子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是因为徽州人认为“山有多高,水有多深”。

文化特征

徽派建筑的文化特征是指在徽州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反映徽州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既包含着徽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包含着徽州人民独特的价值取向,还包含着徽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

从文化层面看,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徽州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建筑风格上,徽派建筑既有南方民居特点,又有北方民居特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在布局上,徽派建筑大多围绕村落中心展开布局,并与周边环境保持较好的协调关系。

在装饰艺术上,徽派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健粗犷,又有南方民居细腻精致、淡雅清秀之美。

在色彩运用上,徽派建筑色彩以白墙黑瓦为基调,局部点缀红、黄、绿、紫等亮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上多以灰、白为主色调,与白墙黑瓦相映衬,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从文化内涵看,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徽州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在建筑形制上,它体现了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愿望,同时,它还代表着徽州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建筑类型

徽派建筑类型很多,根据其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砖木结构,其特点是墙体以砖砌成,屋面多为木结构,也有少量砖木混合结构,这种类型的建筑用料多、造价低、施工简单,在徽州地区应用较广。

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这种类型的建筑用料大,造价高,施工较复杂,在徽州地区应用较多,但应用范围不如砖木结构广,其应用较广泛,是徽州建筑中的重要类型。

建筑风格是在徽派建筑基础上,吸收了徽派建筑的艺术特征,结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

其特点是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墙头、门上装饰有雕刻,窗棂等,这种建筑风格在徽州地区应用较广泛。

庭院式民居,徽派建筑中以院落式民居数量最多,其特点是以高大的马头墙为骨架,大门开在正厅前方,大门两侧有走廊,房屋呈对称布置,这种类型的建筑多用于当地民宅和祠堂。

祠堂类民居,徽州地区的祠堂有祠堂和牌楼等两种,其特点是以高大的门楼为主体,门楼前有前厅、后堂、左右厢房等。

结语

中国古代徽派建筑是在徽州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是在徽商和徽州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地方风格。

它不仅反映了徽州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而且还反映了徽州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对徽派建筑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徽派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文化,更是一种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