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子,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小时候时常挎着它去捡麦穗。
笸箩筐,用柳条或篾(miè)条等编的盛器,形状因用途而异,多用来盛谷物。
磨,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
碾子,主要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另一种碾子
装有长筐的木推车
簸箕,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cuō)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锅灶,用土坯、砖或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各种厨房的用具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这是旧时中国汉族地区的禁忌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原因是怕由于性别的差异,亵渎了被敬祀的神祇(qí)。
煤油灯: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自清末,煤油灯被引入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
咸菜瓮,很多美味出自它。
风箱和爆米花机
大炮手摇爆米花机
一声轰天巨响,烟雾升腾,香甜的爆米花瞬间便装满了整个袋子。
笸篮(pǒ lán)
供桌
水壶
刨子等木工工具
水瓢,葫芦一分为二。
箅子(bì zǐ)
半导体收音机
秤
茶壶
送饭的罐子
小板凳
有靠背的板凳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起重辘轳的早期记载见于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在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eng,粗绳)引上”,使他能在离地25丈的匾上写字。
篦子(bì zǐ):奶奶梳头用的。
顶针,纳鞋底用的。
老式剃头推子:曾记否?儿时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被理发。
纺车:很小的时候见过姥姥摇动它。
耩子(jiǎng zǐ):播种机的祖先,现在北方农村还有人在用。
把犁套在牛的身上,牛在前拉犁,人在后扶犁,这样人就可以指挥牛耕作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农具图谱中便有犁的记载了。
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
手电筒,夜间摸知了猴必备。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是满族人家传统的育儿工具,形如船,木制。车外绘以彩画,车内垫薄板,离地三四尺。小孩哭则乳之,不哭则悠之。为吸引孩子不哭不闹,车上多系小铃或花朵等玩饰。
压水井,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
做面食花样的模子
水缸、水筲、水舀子
挂钟
斗
红白喜事用的托盘
长筐等各种农具
缝纫机
那个岁月农村也有电话,通常一村一部。
拨浪鼓
镜子
热水瓶
饼干盒
席子,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