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洛阳是几线城市(洛阳为何沦为三线城市?)

作为人类史上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唯有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且屹立不倒。而在我国,真正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城市,只有洛阳。由此可见,洛阳在我国的古代有多重要。这里是十三个王朝建都的首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而在今天,洛阳为何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沦为一个三线城市呢?

01

据史料记载,从最早的夏朝开始,洛阳就已经以一个都城的形式存在于中华大地。西周时期,周成王在洛阳建都,那时的洛阳被称为洛邑。之后,从先秦到宋朝,洛阳一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心,深受君王们的青睐。那么,洛阳到底有何优势呢?

对于我国古代来说,洛阳四周环山,易守难攻,从军事战略方面来看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从经济方面来看,因为当时交通不便,而洛阳恰巧位于关中地区,如果想要发展和控制整个关东,那就必须要经过洛阳。于是隋唐时期,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关东一带的控制,将都城迁往洛阳。

对于南北向的沟通,洛阳同样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就将运河的中转点定为洛阳,这就相当于,把洛阳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武则天时期,更是将天下的中心定为洛阳,并称洛阳为“神都”,只因这里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宜居宜民。

02

但是事实上,周朝建立后本是将都城定为镐京(西安)的,镐京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后来发生了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事件,导致镐京沦陷,周平王才不得已东迁至洛邑,并将洛邑定为都城。

正所谓历史就是不断的轮回,西汉末年,原本繁华的都城长安被烧为灰烬,刘秀不得已像当年周平王一样,再次定都洛阳。

古代的洛阳,的确能比长安相媲美,与长安共繁华,如果在没有战争的大一统王朝,帝王们都会将其作为都城的首选。

若在局势动荡的乱世之中,一旦西边的割据势力进攻,洛阳看似安全,实则一个天牢,其军事防御终究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比如安史之乱中,唐军没有来得及防御的情况下,就被安禄山轻松攻下洛阳。

帝王们也就是担心这一点,因此在多数时候,洛阳只能给长安当作“陪都”。

03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从唐朝以后,洛阳开始走向衰落,且一蹶不振,从此再也没有变成我国的中心。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南宋后期的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因为黄河漕运的发展带动了新的经济中心,取代了西安与洛阳的地位。

随着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上百年的战争破坏,原本繁华的长安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洛阳这边的运河也基本淤塞,若要重建,压力太大,只会加重百姓的生活负担。

相比两者,宋朝至明朝时期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建都的地方,那就是汴梁,即现在的开封。开封临近黄河,交通便利,利于将南方的粮食运过来,更关键的是,宋朝的官员大多在开封,他们不希望迁都。

从古至今,如果没有朝廷的重视,条件再优越的地方也只是一个摆设,翻不起任何波澜。

明朝时期,开封经济日益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后来还一度成为河南省会。而洛阳因山川环绕,地处偏僻,导致交通不便,经济渐渐衰退,不知不觉竟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甚至沦为一个三线城市。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昨日的繁华洛阳,跟着历史的转变一起远去。但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拥有了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以至于每当我们提起它时,哪怕从未到过那里,仍会感受到深深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这便是古都洛阳的非凡之处!

更何况,虽是一个三线城市,洛阳的GDP在省内仅次于省会郑州,且超过了太原这种二线城市。今时不同往日,科技的迅猛发展,将带着洛阳继续腾飞,它还在不断发展,追赶和超越。让我们一起等待它的厚积薄发,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