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不辍的变法图强,使秦从一个僻处西陲的附庸小国,一路走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辉煌,终于在秦王嬴政手中完成了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大业。政治体制外的多项改革中,统一度量衡当数上贴国情、下合民意,最为光彩夺目、影响深远的伟大创举了。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王变身秦皇,然积年征伐,国力衰微,民心涣散,百废待兴,急需推出大力度系列新政休养生息、以安天下。于是嬴政连下几道诏书,“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还创制了小篆、隶书。彼时各地度量衡器型各异、名称繁多、单位混乱、量值不一,进率上更是“各自为战”,致使市场交易、商贸活动无规可依。秦始皇又连出数招,且立竿见影、一劳永逸。
秦量是容积 标准器 铜权是重量 标准器
1.秦量三宝
始皇诏铜斛(闫氏铜斛)
始皇诏方升(闫氏方升)
二世诏椭量(闫氏椭量)
2.两诏铜权(一个是秦始皇的诏书,一个是秦二世的诏书,它们是秦代关于度量衡制度著名的"两诏")。
后世沿用 影响深远
秦统度量衡对于巩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意义之大自不待言,对后世历代的影响也极其重大而深远。首先,大汉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秦制,发明了“一器兼五量”的国家标准器——新莽嘉量。其次,尺度上新朝至两晋则在1厘米之差间盘桓了400年,量器上则分毫不差地沿用了七朝800年,衡器量值虽多有起落,但依然新叶老枝、风骨犹存。第三,纵使延至今天已然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度量衡,我们仍可清晰地提纯到大秦度量衡单位、制造、检定和管理模式等无处不在的强大基因,以及其形制、纪年、量值、铭文、鉴造机构等2000年形游神聚的灵魂所在。此外,研究、品鉴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的度量衡器及其演进发展史,还让我们参悟到了其自身计量功用以外的深广外延——尺载乾坤、斗量人心、权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