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的夏天,从荔枝自由开始

盛夏时节,荔枝红成为福州最美的城市底色,千年闽都的古寺坊巷里,古荔红了,硕果累累,那是属于福州的甜蜜印记。北宋曾巩盛赞:“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道尽其晶莹如玉、色鲜甘甜的风韵。一起寻味古荔,开启夏日甜蜜之旅。

西禅寺

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据《西禅小记》记载,西禅寺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

原浩/摄

直到现在,寺内正中间还保留着一棵“千年”宋荔。经历多次枯荣后,这棵宋荔只剩下一层树皮供给营养,每年却能结出不少荔枝,可谓神奇。

陈捷阳/摄

原浩/摄

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曾到西禅寺品荔,留下“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的诗句。

“怡山啖荔”是福建荔枝文化史上的一大雅事,每逢荔红季节,众多文人雅士携侣邀友前来寺内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

二梅书屋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二梅书屋——如今的福建民俗博物馆内,有一株根抱假山石的古荔枝树。

陈捷阳/摄

这株古荔枝树编号为A00143,树龄约300年,冠幅直径4米,和花厅里的假山、雪洞相映成趣。

陈捷阳/摄

这株古树长势良好,结满荔枝。从高处俯瞰,别有韵味,它是福州地区的名品“蛀核”,核小如丁香,色泽红艳,汁多味甜。

芙蓉园

步入朱紫坊内的芙蓉园,抬头可见古厝飞檐间探出的荔枝树影,相传这棵荔枝树是由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亲手种植,是福州少见的晚熟品种“糯米糍”。

陈捷阳/摄

陈捷阳/摄

每到盛夏,树梢如一片红云缀于枝头,颗颗荔枝饱满圆润,令人垂涎三尺。

林双伟/摄

南后街瑞来春堂旁的两株荔枝树,以及黄巷口的荔枝树,都已结满红果,一眼望去竟不知是灯笼还是荔枝。

闽侯南通银安村水乡荔枝红 郑祖植/摄

闽侯南通镇

闽侯南通镇荔枝种植有近400年历史,其中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有400多株,主要分布在上洲村,这是闽侯县最大的荔枝种植村。

闽侯南通上洲村荔枝丰收 林秀珠/摄

这里荔枝的品种以“元红”为主,果皮呈鲜艳的紫红色,果肉则是晶白色,肉脆、质爽、味甜、汁多、核小,品质上乘。

报国寺门口的“荔枝王”

连江县马鼻镇东湾村

目前,东湾村共种植近3000棵荔枝树,其中树龄逾百年的达300余棵,村内的千年古刹报国寺更是被一片荔枝林所包围,寺门外的两棵“荔枝王”已有400多年历史。

东湾村荔枝文化节

东湾村临近罗源湾,雨水、雾气充足,加上当地土壤肥力的作用,使得这里的荔枝长得颗粒饱满、汁液丰富,口味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