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设计助力明城墙申遗!“墙景未来”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开营

交汇点讯 当古老的明城墙遇上中意两国青年的奇思妙想,会碰撞出怎样的“城市新火花”?9月8日,“墙景未来”(Futuring Our Wallscapes)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在南京文学客厅正式开营。作为“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全球青年共创系列行动的重要一环,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发起,旨在汇聚中意两国青年智慧,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的保护与活化,通过创新设计推动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并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注入青年力量与国际化视野。

今年3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功举办的“南京-意大利文化产业交流会暨南京-佛罗伦萨结好45周年庆祝活动”上,南京与佛罗伦萨两地市政府代表和高校代表共同发起“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意联合实践项目。

城墙作为世界上诸多古城的重要历史遗存,在当代如何融入城市日常生活,延续记忆与情感,并持续创造公共价值与活力,已经成为全球有城墙城市所面临的共性课题。开营仪式上,意方学术召集人、都灵理工大学校长助理Marco Trisciuoglio教授强调:“我们希望青年学者和学子们关注南京城墙以及全球城墙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曾是与战争有关的军事设施,也是当下城市公共精神的承载空间,是为和平而筑的象征。通过对南京城墙形象与功能的设计探索,我们将有力诠释并推广这一理念。”中方学术召集人、东南大学中意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鲍莉教授介绍,“墙景未来”意在结合南京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两个重要议题——城墙本体尤其是都城城墙如何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以及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一环的城墙系统其变迁背后的城市形态发展和规划理念变革。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意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鲍莉作为学术召集人介绍活动背景

据了解,本次实践营吸引了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佛罗伦萨大学以及中国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近70名师生参与。这些来自建筑规划、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旅游管理及数字艺术等领域的青年创意者,将在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驻地考察,从历史、文化、人居、自然等多维角度深入考察南京明城墙——这座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他们将通过实地探访玄武门段、中华门段、城墙博物馆及周边历史街区(如老门东、小西湖),并乘坐秦淮河游船观览外环城墙,获得第一手感知。期间,意大利庞贝古城城墙活化利用总建筑师Alberto Giuntoli,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南京城墙研究会副会长陈薇等专家学者还将举办专题讲座,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最终形成一批公共艺术装置和公共服务设施方案,让古老的城墙更好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

“墙景未来”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正式开营

这些方案将由国内外在城墙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顶尖学者、实践者以及教科文组织遗产相关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和指导,并于今年11月在城墙沿线重要节点进行展览展示。“我们将对最终形成的优秀方案予以高度重视,推动部分成果在城墙沿线实际落地,让青年的智慧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为南京城墙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书写新的篇章。”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麟表示。

活动现场,佛罗伦萨大学Roberto Bologna教授及中意学生代表也分别发言,表达了对此次跨文化、跨学科合作实践的期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