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交警多措缓解 “停车难”

“以前晚上来这里吃饭逛街,最担心的就是车没地方停,有时候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一个车位,停在其他位置还总担心会被贴罚单。现在好了,新增了这么多停车泊位,我们的顾虑全没了……”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大街,看着交警正在施划停车泊位,附近的居民不由得连声称赞。此举是贯彻落实近期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部门着力提升“便民助企 护航发展”十项举措的一个缩影。

01 以“十项举措”为抓手,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护航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立足职能定位,以“干”字当头,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交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结合交管工作实际研究出台“便民助企 护航发展”十项举措,聚焦城区“停车难”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创新思路,向时间、空间、管理三个维度挖潜,实现群众停车从“一位难求”到目前的“有位有序”。

02 守护夜消,精准“把脉”群众停车痛点

包头大街作为玉泉区重要的商业与居住复合型干道,沿线汇聚大型商超、餐饮、学校、医院及大型居民社区,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日间商业区停车缺口达800余个,夜间小区停车资源紧张,违停占道现象频发,既影响通行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玉泉区大队通过实地调研及交通流量监测,发现“时段性停车矛盾”是核心问题——日间商圈需求集中,夜间消费刚需迫切。为此,交管部门提出“以时间换空间”的治理思路,在夜间经济区域科学设置时段停车泊位,优化交管措施,助力地摊经济精准匹配动态停车需求。

03 能划尽划 “挪出”停车位

临近五一假期,到包头大街五里营商圈附近吃饭逛街的市民发现,停车泊位多了,车好停了,这得益于交管部门对该区域停车资源实施的全盘摸底、规划举措。本着能划尽划的原则,交管部门在包头大街路段增设时段停车泊位。同时,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取消相关禁停区域,满足游玩市民的停车需求。

呼和浩特交管部门在广泛调研、走访群众、企业的基础上,统筹城市功能布局、道路通行条件、区域交通流量等因素,精细利用路面有限空间,最大限度挖掘优化路内停车资源。围绕商圈、密集住宅区,从边角旮旯入手“查缺补漏”,在五里营社区、振华超市商圈等周边新设施划停车标线1475米,新增施划临时停车泊位610余个。

04 昼禁夜停 向时间寻增量

“以前晚上都不敢开车出门,回来准保没车位,现在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大街春光嘉园小区的许先生说。让许先生获得感如此之强的是呼和浩特交警在此区域实施的“昼禁夜停”停车政策。

工作中,呼和浩特交警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包头大街沿线周边许多居民反映停车难问题。交管部门经实地勘查,了解到该区域有多个大型居民小区,每到夜间停车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他们将原本禁停的包头大街施划时段停车位,即每日12时至14时,19时至次日7时群众可以在时段停车位内临时停放车辆,满足了400余辆车的停放需求。

05 柔性执法与规范引导并重

呼和浩特交警对首次轻微违停车辆发送短信警告,外地车辆实施“首违免罚”政策。同时,宣传民警深入商圈、社区开展“规范出行,文明停车”宣讲,明确“入位、顺向、齐头、按时”四准则,提升市民规范停车意识。

下一步,呼和浩特交警将持续深化"绣花式"交通治理,让静态交通管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提升城市温度的传感器。通过科学设置时段停车位这张"动态答卷",书写新时代"交警护航发展"的生动实践,让青城的路网脉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使交通管理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企业、群众,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自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