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龙/文并画
近年来,北宋遗传下来的“一碗面”,让中江这“一座城”再次声名鹊起。其实,翻开中江悠久的历史画卷,探寻这片古老土地上留存至今的文化遗迹,你会发现,中江不仅与北宋以来的面有渊源,中江县还与北宋的许多文化遗产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深厚渊源。在北宋前后这一历史时期,中江县及其周边的铜山县与飞乌县共同构筑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图景。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的帷幕,走进那段尘封却依旧熠熠生辉的历史,探寻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的宋代文化遗存和依然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韵味。
“中江县”的名称就来自北宋。中江县拥有近两千年的建置历史,其县名正是始于北宋时期。最初名为“玄武县”,后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更名为“中江县”,并沿用至今未曾更易。作为梓州潼川府的附郭县(即州府所在地),中江县曾是地方行政的核心区域,州府衙门设于县城之内,地位举足轻重。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伍城县、隋代的玄武县等,承载着多个朝代的政治变迁与文化积淀。
作为梓州路北部的重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中江县地处涪江支流凯江(古称中江)流域,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是区域内极具影响力的县份。唐代设立的铜山县与飞乌县后来归属中江管辖,北宋延续唐制,在今广福镇一带设置铜山县治所,进一步巩固了中江在川北地区的战略地位。
而在中江众多北宋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江挂面”。这项传统美食自北宋起便兴盛不衰,成为中江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清代中江诗人王朗山曾在《竹枝词》中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这句诗生动描绘了当时中江烧酒与挂面的盛况,也印证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地域界限,走向全国。
中江挂面以手工精制、风味独特而著称,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体系。从和面、开条、盘条、发酵,到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共十八道主要工序,辅以数十道辅助步骤,每一道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尤其在清代道光至民国年间,中江挂面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声名远播。
如今仍保存完好的挂面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四川盆地深处的明珠,宁静而质朴。这里不仅是挂面的故乡,更是传统文化与田园诗意交织的世外桃源。村庄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沉浸在这片远离尘嚣的静谧之中,感受一种久违的安宁与和谐。
挂面村的村民们世代相传着一门独特的手艺——手工挂面制作。他们以双手为笔,以面粉为墨,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篇章。无论是和面时的力道掌控,还是拉面时的细腻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匠心独运。在这里,挂面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家的味道,是乡愁的象征。
午后阳光洒落在挂面架上,成千上万根细如发丝的挂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着柔和的金色光芒。村民们或站或坐,手持长竿,将面条轻轻挑起,挂于架上,那一幅画面朴实无华却又动人心弦,宛如一首无声的田园交响曲,诉说着生活的本真与美好。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挂面村的星空格外璀璨。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映照在潺潺溪流之上,仿佛每一盏灯都承载着一个温暖的故事。人们围坐在饭桌前,品尝着自家亲手制作的挂面,那是一种简单却极致幸福的滋味。夜晚的挂面村,宁静而温馨,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回归心灵的原乡。
挂面村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情感的延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记忆,每一根挂面都蕴含着故事。它像一首无言的歌谣,唱给那些愿意停下脚步、聆听自然与人文共鸣的人们。这里是中江挂面村,一个让心灵得以沉淀的地方,一个让人重新发现生活之美的所在。
除了挂面文化,中江还孕育出了北宋时期的第一位状元——苏易简,他与孙子苏舜元、苏舜钦并称“铜山三苏”。这一文化世家出自今日中江县广福镇的铜山地区,其文学成就与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们不仅以文采斐然著称,更以清廉刚直的品格赢得世人敬仰。“铜山三苏”的家风家教、书法造诣以及文学贡献,使铜山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地,也为中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江北塔的建造更是北宋时期中江县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座佛塔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位于中江县城北端的北塔山山顶,现属北塔公园范围内。它是四川省唯一一座建于北宋、具有辽代风格的砖塔,堪称建筑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完美结合。
北塔坐北向南,为四面实心体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结构严谨,造型古朴。塔基采用石质阶梯式设计,第一层塔身较高,南面设有券门及心室,心室顶部由砖砌五铺作斗拱承托叠涩穹窿顶,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塔身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级台阶,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时代的更迭,诉说着一段段关于信仰与智慧的传奇。
今天的中江县虽已不再是北宋时期的行政中心,但那些古老的遗迹与传承至今的文化,仍在默默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中江烧酒、中江挂面、“铜山三苏”的文化传承,以及北塔的千年佛韵,还有许多出土的北宋时期的古墓、陶器等等,构成了中江县深厚的北宋文化底蕴,让人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中江的繁华与荣耀。
有时我不禁遐想:若有一位有识之士主政中江,能够将北塔、三苏文化、挂面技艺等资源整合,集中打造一个以“宋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落户于挂面村及其周边,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此举不仅有助于弘扬中江的历史文化,更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真正实现“德政如阳,善莫大焉”的理想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