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做好民企股债融资支持,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创新债券融资产品、发布民企指数、加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扩容……近年来,证券交易所积极完善机制、创新产品,对接民企融资需求,为民企发展提供更多金融助力。
4月23日,首单中小微企业支持可续期公募公司债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由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这期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3+N年,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或自身经营业务相关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本期发行通过为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中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方式,贯彻普惠金融导向,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营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居多。围绕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交易所持续创新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稳步增长。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沪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证券已累计发行超过5000亿元。
“资产证券化产品是适应和匹配中小微企业融资特征、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至普惠金融领域的有效工具。”上交所债券业务相关负责人说,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够高效募集资金服务其融资需求。同时,中小微企业群体广,与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散的产品设计相契合。
以“远惠系列-2024远东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发行规模21.08亿元,支持约1000户中小微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生产经营必备的设备。
除了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也是交易所债市近年来支持的重点领域。2022年5月,沪深交易所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
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行制度上,深交所针对科技企业发行债券,尤其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出“绿色通道”政策,极大缩短了发行周期。同时,修订相关业务指引,优化发行主体范围,使更多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此外,深交所还健全了信息披露和增信制度。
今年一季度,深交所支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规模超261亿元,同比增长超32.9%。
深交所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更多经营主体充分用好科技创新债券功能,继续完善精准支持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产品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引导资金高效流入科技与创新领域。
近年来,交易所积极丰富指数体系,支持ETF扩容,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支持。
为引导长期资金向优质民企聚集,深交所发布深证民企50、深证民企成长、深证民企价值等6条指数,进一步增强深市民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共识和长期资金配置。
在民企占比约8成的沪市科创板,去年“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指数产品加速“上新”,相关ETF产品也快速跟进。目前,科创板ETF总规模已近2500亿元,有效引导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据了解,北交所将研究推出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并推动公开发行可转债、ETF业务落地。
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注册制下,民营企业上市占比呈现提升态势。以深交所为例,目前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近8成,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成。
“民营经济已成为深市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体现出整体业绩稳中向好、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等特征。
上交所表示,目前,沪市民企数量已超过1200家,总市值突破14万亿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一批“小而美”精品民企凭借精准定位、精细管理与创新驱动涌现,在资本市场赋能下焕发新活力。
未来,资本市场支持民企的力度将继续加大。中国证监会近日表示,将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利好政策落地和产品创新推进,民企股债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畅通,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力。(记者姚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