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建路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太原市政集团不仅追求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更将周边居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一条条临时通道、一座座简易便桥,成为连接工程与民心的纽带,书写着“施工不扰民、便民在实处”的暖心故事。
一小时搭起“连心桥”
7月8日,新建路旱西关街一小区西侧面临新挑战。电力排管施工需开挖此处人行道,而这个仅有一个出入口的小区,出口正紧邻施工点。居民出行眼看受阻。怎么办?太原市政集团项目部的答案是:搭设临时便桥。施工当天,烈日炎炎。工人们挥汗如雨,动作却有条不紊:精准测量、快速拼接、牢固固定……各环节紧密衔接,团队默契配合。仅一个小时,一座稳固的临时便桥便横跨在施工区域之上,小区居民的出行通道就此恢复畅通。这座快速搭建的便桥,解决的不仅是脚下路,更是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临时路成了“舒心路”
新建路柳溪街十三冶小区东门因施工需要临时封闭,车辆出入一度成为难题。了解到居民的迫切需求后,太原市政集团项目部迅速响应,将“保障出行”列为优先项。他们马不停蹄,勘测场地、调配材料、平整路面、设置标识,高效地在小区南侧建成了一条崭新的临时车辆通道。这条及时开通的通道,不仅保障了居民日常车辆的顺畅进出,更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便民在实处”的承诺。它虽是一条临时路,却铺就了居民心中的“舒心路”,拉近了施工方与百姓的距离。
“便民”融入每个细节
在新建路管网改造工程中,这样的便民之举并非个例,而是贯穿始终的理念。
高考、中考期间,项目部专门开放旱西关街口,为考生和市民开辟顺畅通道。在新建路北大街口施工区域的尚层生活小区,为保证环卫垃圾车正常作业,特意修建临时便道,并在围挡上预留了方便通行的“隐形门”。在柳西街口,项目部开辟了直达龙潭公园的便民通道,方便市民休闲锻炼。
从临时通道解决车辆出入困境,到一小时飞架的便民便桥化解燃眉之急;从特殊时期为考生开绿灯,到为垃圾清运留门、为公园游客辟捷径……“便民利民”四个字,已深深融入太原市政集团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决策。
这一条条“连心路”、一座座“便民桥”、一次次贴心的安排,将管网改造工程变成了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彰显了国有企业在城市建设中对民生诉求的精准把握与厚重的责任担当。这份写在工地上的“暖心”答卷,赢得了市民的理解与点赞。
太原日报 记者 司 勇 通讯员 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