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体验·AI上岗·治愈经济——这个“五一”文旅消费吹新风

新华社广州5月5日电(记者邓瑞璇、郭翔、段菁菁)从百年老街的烟火市集到机器人滑雪的赛博秀场,从手作陶艺的匠心疗愈到多彩音乐节的激情“燃爆”,这个“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多点开花,消费需求呈现出追求沉浸、AI上岗、寻求治愈等新趋势,游客在深度文化体验与科技赋能中感受文旅升级魅力。

5月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游客在观看醒狮表演。新华社发(黄继明 摄)

沉浸式体验,文旅绽放新活力

沿街市集商铺旗幡招展、孩童举着糖画嬉笑奔跑、老茶馆里飘出阵阵茶香……“五一”假期第一天,辽宁省大连市的百年老街东关街上,锣鼓喧天。66个风格各异的市集摊位沿着街道有序排开,百余家崭新店铺开张纳客,50余场精彩活动轮番上演。

“这里充满了老街韵味,氛围感拉满。”来自四川的游客杨天明,对好戏连台的曲艺表演赞不绝口:“精彩!连空气都是热闹的。”

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射礼、投壶、汉服Cosplay、文创市集等活动,将静态的文物展览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来自江西的游客曾莉莉说:“穿汉服参与活动特别有代入感,历史和潮流原来可以这样结合。”

5月1日,横店影视城推出的沉浸式片场体验项目让游客“一秒入戏”。新华社发

影视IP的赋能则让浙江横店影视城的热度“更上一层楼”,把观众带进了一个“随时随地飙戏”的平行世界。“平时只能在屏幕里追剧,在这里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接触。”成都游客刘红梅兴奋地说,这种打破传统观演界限的模式,让游客从“看剧”变为“演剧”,极大提升了参与感和趣味性。

AI“上岗”,“诗”和“远方”妙趣横生

“五一”期间,各地推出科技与文旅结合的新花样,机器人们纷纷“上岗”为游客带来炫酷新体验。

在广州的热雪奇迹滑雪场内,一场机器人滑雪秀十分吸睛:AI机器狗装扮成醒狮模样,上演气势十足的舞狮表演;机器人踏着滑雪板,在雪地中灵活穿梭;机器狗“拉着雪橇”在雪场里“走秀”……

5月1日,广州热雪奇迹滑雪场内的机器狗表演。新华社发

香港游客梁先生一家被这一赛博秀深深吸引:“没想到现在机器人和AI已经能深入到大家的旅游体验里,给滑雪带来了很多新乐趣。”

在辽宁大连,由工业老厂房改造的大连熊洞街里,“巨熊北北”眨着湛蓝色的眼睛,时而吞云吐雾、张口咆哮,时而高抬前爪、匍匐前行……这只身高6米、重达25吨的银灰色仿生机甲巨熊,以蒸汽朋克的风格和萌态可爱的形象圈粉无数,引得游客发出阵阵欢呼。

大连熊洞街仿生机甲“巨熊北北”人气十足。新华社发

在浙江温州雁荡山景区,憨态可掬的机器狗倒立、翻滚、“撒娇”,文质彬彬的机器人与游客主动挥手问候,录制趣味短视频,科技赋能让“诗”和“远方”更具人情味。

“这是雁荡山首次尝试‘机器人进景区’,科技为自然山水赋能,助力文旅产业升级。”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旅游管理处副处长叶金涛说,“赛博迎宾员”能精准识别障碍、灵活避让行人,展现智慧景区的科技魅力。

“反向游”升温,“治愈经济”火热

在树荫下享受一杯咖啡,在湖水旁看白鹭掠过水面,在碧道边用一块野餐布解锁“躺平式露营”……“五一”假期,广东东莞寮步镇居民唐佳雯选择在家门口的佛灵湖营地来一场“反向旅游”。“不想出去人挤人,就在附近找个地方亲近大自然,很舒服。”

在浙江龙泉溪头村,“不灭窑火”活动展现出龙窑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专业匠人指导下,来自上海的游客李翀正全神贯注地尝试拉坯:“看着手中的陶泥在转盘上慢慢成形,既神奇又治愈。”

5月2日,市民在辽宁沈阳浑河公园骑行。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五一”假期,寻求“治愈感”为不少人的旅游打开新方式,“反向旅游”显著升温。有人选择在慢节奏里寻求“松弛感”,也有人在丰富的文旅体验中追求情绪价值、释放压力。

广东、浙江等地的音乐节上,年轻人用呐喊与欢呼将草地聚会变成音乐派对;大连室外西餐艺术节现场,市民与游客在海风轻拂中感受“松弛社交”……

5月2日,在东莞举办的音乐节上,年轻人追求“情绪价值”。新华社发

随着年轻群体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提供治愈感、松弛感的新型消费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宠”,推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情感式”迭代,为文旅产业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提供了新思路。(参与采写:杨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