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孟繁德:穿越战火,一生跟党走的抗战老兵

10岁,他是儿童团团长,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智斗勇,到各村庄演唱抗日救国歌曲,为抗日作出贡献;13岁,他参军入伍,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用勇气和医疗技术挽救战友生命,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抗战老兵孟繁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赞歌。让我们一同走进抗战老兵孟繁德:穿越战火,一生跟党走的传奇人生,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孟繁德,1927年10月27号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年仅10岁的孟繁德在身为当地抗日骨干父母的影响下,毅然投身救国运动,还担任了山东省长山县第六区孙段乡儿童团团长。孟繁德回忆说:"37年,我在小学上学一年半,七七事变时,我在山东。40年参加革命,在这之前,八路军在我们那组织儿童团唱歌,教了些抗战的内容,我就是儿童团团长。"




孟繁德说,那时候,山东山区道路崎岖,主干道关卡重重,但是,他们毫不退缩,他跟小伙伴们翻山越岭,徒步十几里,穿梭于40多个村庄,用激昂的抗日救国歌声,点燃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在记者采访时,孟繁德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装好子弹,瞄准敌人,一枪打一个,一步一前进。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勇做自由人。”儿童团团长老是接触抗日战争的一些教育,我唱得抗战的歌挺多的。

1940年10月,八路军山东军区清西军分区成立卫生训练队,孟繁德正式踏上参军之路。他圆满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清西军分区野战所担任卫生员。孟繁德说:"1940年10月份,当时叫清西军分区成立一个卫生训练队,来培养卫生员,换个药,打个针,我当卫生员学了三个月,那时我小,我才13周岁,我们年轻的三个人留在这个医院了,以后就开始正式学医。到1942年过了春节,还没有过正月十五,领导就说,小孟,叫你上军区去学习去,去学习了9个月,就是正式的卫生员了。当时抗日战争非常艰苦,药非常缺。"

随着抗战推进,孟繁德随军转战多地。1945年,经党组织考察,孟繁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曾三次带队穿越敌人封锁线,步行数百里,用担架将重伤员安全护送到军区总医院,为战友们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我入党是1945年2月份,当时因为这个环境比较艰苦,我们处理不了的伤员就要转到军区去。属于人家敌人控制的这个地区,曾经派我三次去带担架带伤员向军区转,第三次完了以后正好就是过春节这个时候。入党之后,部队缺卫生员,就把我调到野战部队去了。我是个伤残军人,但是我体会到党对我的关怀。党培养了我,我的生命几次差点死了,都是党把我抢救的,党保护了我,不然的话我早都没了。"



退伍后,孟繁德在首钢吉林柴油机厂职工医院担任外科主任,继续为人民服务。孟繁德说:"52年8月13号,我还记得来柴油机的日子,一直在柴油机待到我离休,一直都在长春。抗日战争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我直接对伤员的接触比较多,我的医师证书是我来到长春之后,原来部队转业的时候人家报的,是卫生部发的医师证书,这是我的一份荣誉。"

1984年离休后,他依然心系社区建设,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采访完孟繁德,恰好家中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客人。小朋友们满怀敬意,精心为孟爷爷准备了诗歌朗诵、武术、唱歌等精彩节目。孟繁德看着孩子们的表演,脸上满是欣慰,高兴地说:"太高兴了,这是国家的希望!只有把你的后代都培养成人,为国家能做事,能为国家服务,忠于人民,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希望在我们党关怀下,在大人的关怀下,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姜孝然小朋友看着孟爷爷拉二胡,眼中满是崇拜,她说:"爷爷都98周岁了,二胡还拉的这么好,这么流畅,我觉得确实了不起,我以后也会像老兵爷爷学习,希望能做的越来越好,将来也像老兵爷爷一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徐熙恒小朋友也真诚地送上了祝福:"祝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孟繁德的四儿子孟知十在一旁,眼中透着自豪与感慨。他说:"从小,父亲就对我们进行红色教育,因为我们在很小懂事的时候就知道父亲是一个老革命,我们有一种荣耀感,老父亲这种红色基因一直影响着我们。孩子们经常来,老父亲非常高兴,因为他已经近百岁了,孩子们跟老父亲互动,把这种革命的传统传授给咱们后一代,让他知道老一辈的付出,今天的生活是用鲜血换来的,也传承着咱们红色基因。祝福大家都好,国家昌盛。"

孟繁德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记者:张莉

编辑:焦中可

责编:江莉、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