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帜高宽比为3:2,取红、黄两种颜色。以红为底,采用四颗小黄五角星环绕大黄五角星构成。
其红色象征着革命,黄色五角星是红色革命地上的光明,四小星围绕大星并且小星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中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形式图案上也紧凑美观。
第一面五星红旗于1949年10月1日由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升起。
第一面国旗
1949年7月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向全国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一个月后评选委员会收到了约3000幅国旗图案,经过筛选留下了38幅进行复选,其中就有曾联松设计的初版“五星红旗”: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
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
作者曾联松
刚开始“红地五星旗”在复选中并不被看好,同时毛主席和大多数代表都比较赞成选定一颗星一条横杠的3号方案,星代表共产党,横杠代表黄河。
3号方案-“黄河”
但有人觉得一条横杠代表黄河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也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不够肃重庄严。
虽然黄河寓意很好但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从而最终选定了32号“红地五星旗”。又为了不和当时的苏联国旗相撞,去掉了大黄五星里面的镰刀锤子并正式改名为五星红旗。
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诞生了。
后续:
全部38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