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建数智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姜彪)近日,中华出版促进会教育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联合公布2024年度教育融媒体典型案例入选名单,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报送的《“校地联建·数智赋能”——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乡村振兴融媒体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成功入选典型案例项目。本次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开展,经专家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55件典型案例作品和33个典型案例项目。

该项目由秦皇岛市委组织部指导,以“党建引领校地联建,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为宗旨,学院与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卢龙县、抚宁区、山海关区及9家基层党组织、6家当地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的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和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资源下沉与乡村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项目聚焦“红色文化传播”“农文旅融合推广”“乡村电商直播”三大领域,提供精准化、可持续的帮扶服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板。

‌党建引领团队,深挖红色资源。学院党委联合组建5支“党建+专业”服务团队,聚焦卢龙柳河北山、抚宁七家寨、青龙花厂峪等革命老区,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累计走访抗战旧址13处、烈士陵园2座,访谈老党员及革命后代21人,整理口述史资料10余万字,深度挖掘“花厂峪突围战”“柳河北山抗日根据地”等红色历史事件,历时6个月创作《不屈的花厂峪》《李大钊在五峰山》等红色文旅短视频,开发“红色印记”系列文创产品,有效提升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辨识度。

‌电商赋能农业,畅通产销渠道。针对山海关大樱桃、青龙板栗、在旗黏豆包等地理标志产品,传媒系联合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制定“品牌定位—产品包装—流量运营”全链条推广方案。2024年累计开展助农直播26场,邀请20余位本地网红主播参与。在“山海关大樱桃”项目中,团队为12个果农账号定制IP形象,策划“樱桃园里的新农人”系列短视频20余条,通过剧情化种植记录、采摘体验等内容,实现播放量10余万次;青龙板栗直播专场引入“产地仓直发货”模式,3小时内成交金额2.97万元,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组建“新农人主播培育组”“新农人电商运营培育组”“新农人短视频运营培育组”“新农人文旅营销培育组”4个小组,开展“送课上门”“田间课堂”等形式的线下培训,深入青龙肖营子镇、山海关石河镇开展定制化培训18场,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直播”的新型职业农民。

‌文旅激活乡村,传承文化基因。针对乡村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资源,深入抚宁七家寨村、青龙花厂峪村等地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包含12个红色故事、5项非遗技艺、15处自然景观的乡村文化数据库。设计“重走革命路线”“板栗树下的课堂”“非遗手作体验”等3条红色研学路线,配套开发“乡村美食地图”,收录20余家特色农家菜馆、手工食品作坊,推出“青龙老豆腐”“山海关浑锅”等美食打卡点。2025年暑期,研学路线吸引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及游客1.2万人次,带动民宿入住率提升40%。

自项目启动以来,不仅让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深山、乡村文旅品牌打响名气,更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此次入选教育融媒体典型案例,既是对学院“校地联建·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模式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校地协同、数智驱动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