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视频检测机器人
视频检测机器人
管道内情况一目了然
管道修复施工
近日,在城区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您是否看到过大型吸污车在进行雨水管网改造作业?不见开挖路面,仅用几台施工车辆,快则一个小时,慢则四五个小时,施工人员即撤离现场。昨日,记者走近这群施工人员,了解他们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雨水管网进行非开挖修复的过程。
机器人探路,隐患无所遁形
“纵向20米处,环向0009位置存在3级破裂,再次确认情况。”昨日上午,在城区两相路与车站路交叉路,南阳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网修复工,正使用视频检测机器人,对车站路雨水管网进行检测,比对前期检测报告,以便对雨水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前的预处理。
在操作员的操控下,视频检测机器人在清淤后的雨水管道内灵活穿梭,机器人头部的摄像头可多角度旋转,雨水管道内的情况在操作控制器屏幕上一目了然。
“使用检测机器人,能全面了解雨水管道的状况。”南阳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毕永伟告诉记者,他们在施工中,首先使用大型清淤吸污车清除管道内的淤泥,然后将视频检测机器人放至管道中,对管道的裂痕、错节、缺口等结构性、功能性缺陷进行详细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施工人员根据检测报告,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对雨水管道进行修复,确保管网通畅。
非开挖修复,给管道做“美甲”
“采用紫外光原位固化或树脂固化等新材料、新工艺修复管道,通俗来说,就像女士做美甲一样。”毕永伟说,在雨水管道内淤泥及固体障碍物全部清除后,他们根据施工方案,采用紫外光原位固化或树脂固化等方法,对管道进行修复,就像是给雨水管道做了一个“美甲”。
采用紫外光原位固化施工时,工人将浸有光引发树脂的软管,通过牵拉的方式,在两个窨井之间的管道内进行布设,封住软管一端端口,在另一端向软管内送风,把软管吹起来,使其充盈整个管道。然后,再放入长龙似的灯管,经过紫外光照射后涂层软化,会固定在管壁上,“就像女士美甲经过紫外光照射后,完全附在指甲上变得坚固耐磨一样。”毕永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使用紫外光原位固化法不仅减轻了开挖道路造成的交通压力,还有很多优点,如内衬管耐腐蚀、耐磨损、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使用年限长;管道内壁表面光滑、不结垢;不产生垃圾,无污染……从施工工艺看,新材料、新工艺可用于多种管材和形状的管道修复,不仅能修复雨水管道的破裂、错口、脱节、渗漏等结构性缺陷,还为施工人员和市民提供很大便利。同时,还能大大缩短管道修复的施工周期。修复管道内点位隐患,对管道预处理后,最快一小时完成作业。对整段管道修复,施工时间在六小时内,大大减少开挖道路对交通的影响。
汛期来临,加班加点防内涝
“目前,我们已完成11条道路的清淤、检测工作,其中部分道路已修复完毕。”毕永伟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份起,南阳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组织人员,对京宛大道、信臣大道、梅溪路、工农路等11条道路进行雨水管网清淤、检测,至4月底,已清淤、检测完毕,并制定了施工方案。
5月初,施工人员对所有已检测道路开展非开挖修复。“目前已进入汛期,我们8个班组全部上路开展修复施工。”毕永伟告诉记者,连日来,他们挂图作战,加班加点,确保6月底前,对已完成清淤、检测的11条道路雨水管网全部修复完毕。
南阳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还将对城区易积水点,及排查中发现的雨水管网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除管道内隐患,确保管道通畅,城区平安度汛。“保民生,消隐患,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毕永伟说。
全媒体记者 周梦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