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食物有助改善心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沮丧等消极情绪,这些不稳定的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生活,还可能对健康有所影响。食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生活,那么吃什么能摆脱负面情绪,享受快乐生活呢?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酪氨酸、脂肪、钙和镁的食物,有助于情绪稳定。

  碳水化合物作为三大营养物质之一,主要是指那些含有较高糖分或淀粉的食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戒掉碳水,不仅不会变瘦,还会让人抑郁。

  有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抑郁存在因果关系,增加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量可以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还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多囊、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等问题,身体一旦健康了,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若想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获得快乐,重点要搞清楚怎么吃、吃多少。首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次,要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谷物类,即米面、杂粮等;薯类,即红薯、紫薯、芋头、山药、土豆等;根茎类,即莲藕、百合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好处在于提供更稳定的能量释放,并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但是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也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是一类调节物质。维生素B6是形成多巴胺、血清素的重要辅助因子,还能促进体内人体放松的γ-氨基丁酸的合成,酵母、动物肝脏、瘦肉、卷心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

  B族维生素有很强的协同作用,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比单纯补充单一维生素更有效。维生素B12是一类必须在矿物质中含有的维生素,动物肝脏是维生素B12最好的来源,有助于产生脑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

  鱼肝油中维生素D的含量最为丰富,可维持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炎症反应。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则有助于降低身体中的自由基含量,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况。在吃米饭的时候,可以用黑米、糙米、燕麦米、黑豆等替换一部分大米,这将收获大大的满足感。

  酪氨酸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之一,补充酪氨酸能够很好地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含有酪氨酸的食物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海鲜类、禽类、红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等。

  脂肪可以调节生理机能和提供热量,构成身体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健康脂肪中含有n-3脂肪酸,而n-3脂肪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帮助调节神经递质,促进神经再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低落。日常生活中,烹饪油类的选择及用量至关重要,它往往是摄入过多脂肪的元凶。人们不仅要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还应交替使用植物油与动物油,避免单一油脂的长期摄入,推荐食用油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菜籽油、椰子油,特别是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n-3脂肪酸。

  钙和镁作为人体重要的矿物质,两者经常协同出现,参与体内多种化学反应,不仅能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还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种“情绪激素”,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当人处于焦虑或压力状态下,会促使钙和镁从尿液中排出,出现缺乏钙和镁的现象。而钙和镁的缺乏又会进一步使神经更兴奋,加剧紧张不安等情绪,因此人们要适当去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常见的食物中,荠菜、芝麻、虾皮、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南瓜子、松子、燕麦、荞麦、黑豆中含有丰富的镁,而一般颜色比较深的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镁,像菠菜、紫菜等。

  平衡膳食会带给人们一种由内而外的健康,任何一种极端饮食都是不可取的。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