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垃圾清运效率关系人居环境质量。此前,临沂市区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被市民频繁反映,“12345・临沂首发”将其列入“专项深办”清单。作为责任部门,市城管局创新推出三种垃圾清运模式,力保社区垃圾“日产日清”。今年上半年,“12345・临沂首发”受理的垃圾清运相关工单共2665件,同比下降31.56%,“专项深办”成效显著。
2024年前,兰山区埠东花园小区采用“桶车对接”模式,大型清运车每日仅进小区一次,垃圾常堆积严重,导致居民通过“12345・临沂首发”多次投诉。为此,市城管部门按“专项深办”要求优化流程,将原有模式改为“桶站对接”——以垃圾收集站为中心,周边一公里内的单位及小区垃圾由小型处理车“随满随清”,确保及时转运进站。“我们还根据周边垃圾量延长收集站开放时间,最长至半夜12点,全力保障居民投放便利。”兰山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管理股股长密士贸说。
与埠东花园小区不同,兰山红旗路旁的商务小区自1996年建成后无物业管理,288户居民长期受垃圾困扰。推进“专项深办”工作中,针对城中村和无物业小区的垃圾积存、环境脏乱问题,市城管部门推出“环卫保洁、垃圾转运一体管理”模式。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开源社区两委成员武芙羽告诉记者:“城管部门调配转运车每日两次清理垃圾,现在清运特别及时。”这种模式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居民高先生说:“专人专车每天来两次,小区环境大变样,地上连烟头都难见了。”
此外,针对商业街区店铺垃圾无序投放、清理不及时问题,市城管局紧扣“从办理‘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防范‘一类事’”的目标,创新“上门收集”模式。“已在10条商业街开展上门收集,今年新推进6条,目前正稳步实施中。”兰山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城区环卫管理股股长孙自明说。
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模式,垃圾清运新模式已在临沂城区落地开花。截至目前,市区城管部门累计投入资金250多万元,新建及改造提升200多座垃圾收集站,中心城区820个物业小区中697个实现“桶站对接”;投入1500多万元解决95个城中村垃圾清运问题,852个无物业小区全部由区域环卫公司上门收运;沂州路、成才路等16条商业街的2000多家店铺实现“车到即投”。
临沂市园林环卫保障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李玉光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生活垃圾清运长效管理:加快垃圾收集站规划建设与改造,确保收集能力匹配需求;将设施建设纳入环卫补助范围,调动各区主动性;利用政策推动设备升级,提升作业效率;强化无物业小区清运、推广商铺“定时上门收集”,全力保障全市环境整洁有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波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