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宗琮 姜心源 滨州报道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你的一切她都视如珍宝,想要时刻陪在你身旁。但有这样一群母亲,她们将对你的陪伴分享给了更需要的孩子们、奉献给了更关键的岗位上……
倾其所有,只为托起“折翼天使”
五月的风带着康乃馨的芬芳,当母亲节的暖意洒满大地时,滨城区市东街道如康家园的宋小红像往常一样,清晨6点就早早来到机构。她轻手轻脚地帮机构中的孩子们翻身、按摩僵硬的四肢,这样的动作已经做过千百次之多。“这里很多孩子可能从来都没叫过‘妈妈’,但他们会用眼神、手势表达,甚至会突然给你一个拥抱。”宋小红说这话时,正在给一位孤独症女孩梳头发,看到老师给自己梳的辫子,孩子对着镜子笑得很灿烂。
在这个“家园”里,有不善表达却会用眼睛笑的孤独症女孩,有听不见却能跟着老师手势跳舞的聋哑少年,还有永远记不住"1+1"却记得老师生日的心智障碍孩子……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而宋小红和她的同事们,就是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
从业以来,宋小红担任大龄托养部班主任,她的课堂总是格外热闹,那些被其他学校拒收的智力障碍儿童,在这里学会了第一个汉字、第一首儿歌。在给孩子们做康复工作的同时,宋小红还把自己擅长的奥尔夫音乐和精细手工等技能教给孩子们,“在这里我不仅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我们这里的孩子都能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插花、外贸服饰等配饰。”宋小红说。作为班主任宋小红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家园”孩子们身上,虽然机构有明确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是她都是早早地来看着孩子们起床,晚上给孩子们讲着故事入睡,以至于连自己的孩子都照看不上。“我基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些孩子身上,有好几次自己的孩子放学都忘记去接,有时工作很累还会把一些负面情绪带给她,我的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对待‘如康家园’的哥哥姐姐这么温柔,对待她却大吼大叫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觉得亏欠她不少。”宋小红告诉记者。
母亲的爱像一盏灯,宋小红不怕多点亮几盏。那些被她温暖过的孩子,或许永远不会叫她“妈妈”,但他们的生命里永远都有一束光。
日复一日,坚持守护回家路
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有这样一群“高速妈妈”,在一次次收费操作的机械重复中,藏起了对孩子的牵挂。她们或许记不清孩子上次家长会的内容,但永远记得"绿色通道"的查验标准;可能错过孩子的毕业典礼,但绝不会错过任何一辆违规车辆。“平时我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当别人都在阖家团圆时,我还在工作岗位,无法与他们团聚,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我的内心深处是亏欠他们的。”山东高速滨州发展有限公司滨州收费站收费员赵娜告诉记者,虽然陪伴家人的时光总是短暂,但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个小进步,父母理解的眼神,丈夫默默承担家庭重担的身影,都成为她坚守岗位的动力。
每天与数字、通行卡为伴,重复着“您好”“请慢走”的问候,赵娜用微笑编织着道路的温暖。有人说这是“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可赵娜却觉得正是这份平凡,让她亲身经历了无数家庭的团圆与远方。“这份职业赋予我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守护千万家庭欢聚的使命。我知道,当孩子长大后会懂得妈妈坚守的意义,母亲望向电视里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时,也会为女儿的选择感到骄傲。”赵娜说。记者离开收费站时已近黄昏,正值新一轮大雨预警。接受完采访的赵娜马不停蹄地赶赴工作岗位,她依然用标准的手势、温暖的笑容,守护着南来北往的归家人。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也许只有走过相同的路,经历相同的感受,才能真正地明白,真正地感同身受。母亲,也许才是那个我们永远亏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