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火葬场剩余骨灰去哪了(人体进行火化后遗留的骨灰到底是什么?)

生物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由于人的特殊性,人死后遗体的处理方式则多了一层意思。出于缅怀逝者的目的,死者的遗体往往会采取埋葬或者焚化进行处理,埋葬后会留下坟墓,后人可以前往墓地追悼。

骨灰是如何形成的

不过这种方式会占用土地资源,如今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在城市自然不能采取这种处理遗体的方法。

更普遍的做法是将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火化后躯体的无机物会残留下来,形成一堆类似灰烬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骨灰。

火葬的方式起源较早,不过曾经的火化是直接用柴火将遗体烧化,因此难以区分人的骨灰和木灰。后来的火化形成了一定的流程,火化的方式是采用燃油进行焚烧,一般是用柴油。在800℃以上的高温中,躯体的有机物被焚烧殆尽,转变成气体和水蒸气排出。

而骨头和一些无机物成分,则会被烧成骨灰。骨灰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磷酸钙。因为骨头烧化留下来的成分更多,还包括一些矿物质,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身体中的元素组成也存在不同之处,烧化后留下来的物质因此有所不同。

吃素的人烧化的骨灰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锶元素,吃海鲜较多的人,骨灰中重金属成分更多。在古代,人体骨灰中没有后天性的填充物,因此看起来是一堆像沙子一样的棕灰色灰烬。

处理骨灰的方式越来越环保

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体内可能会被植入一些金属外来物,比如说牙齿填充物。如果逝者生前换了金属质地的牙齿,那么焚化过程填充的牙齿会残留下来。

安装过金属骨骼支架之类的人工支撑结构,焚化后一样会残留下来。一些人可能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在火化前还要提前取出来,不然会发生爆炸。这些外来物在焚化后会被吸附出来,剩下的骨灰经过碾碎就成了能够保存的骨灰。

骨灰是一堆无机物,所以保存很久也不会变质。逝者的家属会将骨灰用骨灰盒盛着,作为纪念物保存。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骨灰的利用也成了一种商机。骨灰中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这些碳能用来制作成人造钻石。

钻石保存时间更久,还有着“永恒”的寓意,将骨灰制作成钻石保存,相比用骨灰盒保存更实用。但制作成钻石价格昂贵,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可能也不会花钱这么做。

如今环保的观念已成为普遍的认知,将骨灰重新投放回自然中,正成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做法。骨灰的成分中包含磷、钙、钾和钠等元素,这些元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一些人选择将骨灰倒入大海,借此让逝者的灵魂回归自然。

新的殡葬方式更加环保实用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焚化尸体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更环保的做法是将遗体归还给大自然。

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殡葬方式,用蛋形胶囊装着遗体,然后深埋地下,在上面种一棵树。树木在遗体的养料供给下生长,这种方式使得逝者能够重新以树木新生的形式存在。

为了便于亲属找到位置,树上会植入GPS,这种方式可以算得上很环保的处理遗体的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遗体的处理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像冰葬就是一种环保又有效的途径,或者将遗体送上太空。

不过这些方式短期内难以普及。受制于成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处理逝者遗体,确实需要足够好的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