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关村三小跨龄教育实践引关注

5月22日,“2025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开幕,本次论坛以“跨龄教育:小学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吸引了全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参与,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论坛承办单位,中关村第三小学在开幕式及专题环节中,全面展示了其历时十余年的跨龄教育实践成果。

中关村三小校长杨刚在主旨报告中对“跨龄教育”这一创新育人模式作出解释:跨龄教育是以同龄教育为基础,以空间场域与课程为载体,通过动态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在社会性、创新性与个性化等维度协同立体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杨刚校长在报告中还指出,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融合同龄与混龄教育的优势特征,创造出一种既能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节奏,又能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教育生态。

图说:中关村三小校长杨刚做主旨报告。

中关村三小以空间变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室布局,通过“年龄混合与能力互补”原则编排班级,为跨龄互动提供物理支撑。根据不同校区的空间特色,进行“非物理性改造”的灵动设计,以最小的空间改动实现教育场景的重构,为跨龄教育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创新性实践样本。跨龄教育场域的创新突破,在于其形成了可迁移、可复制的教育范式,具备了普适性价值,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多元互动、协同成长的教育场景。

学校历经十几年实践,在场域创新的基础上,精准适配跨龄教育需求,研制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从“跨龄同学科和跨龄跨学科”两个维度展开,形成了六条具体的课程实施路径,实现课程与理念、场域的深度关联与协同共进。

论坛期间,学校通过教育教学展示环节,生动呈现了跨龄教育课堂的真实场景: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同伴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协作中激发创新思维。数据显示,2023年该校学生学科“优秀(创新)”水平超全区均值15.85%,95%的学生表示“能有效倾听不同年龄同伴意见并达成共识”。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希贵等专家对中关村三小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学校题词“大朋友帮小朋友,小朋友学大朋友,互相合作,共同进步”,高度概括跨龄教育的核心价值。目前,该校已举办40余场教育改革研讨会,接待全国30省市380余个教育代表团参访,跨龄教育经验正通过集团化办学辐射至全国。

论坛中,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强调,跨龄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回归“人”的本质,以“动态分层”“弹性管理”“多元互动”为核心,让教育真正服务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中关村三小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跨龄教育支持体系,推动课程与评价机制优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更多智慧。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