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中式米饭快餐凭借便捷、美味、高性价比等优势,吸引着众多餐饮创业者投身其中。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式米饭快餐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式米饭快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品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健康化、品质化的需求不断攀升,推动着各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变化。
中式米饭快餐市场前景广阔
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中式米饭快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报告》显示,去年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达到2770亿元,同比增长10.2%。随着刚需型餐饮消费需求的持续攀升,这一增长趋势预计还将延续,今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在门店数量方面,截至今年4月,全国中式米饭快餐门店数达到88万家。其中,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达37.8%,成为中式米饭快餐门店最为集中的区域;西南、东北及华南地区的中式米饭快餐门店数占比也均超过10%。从门店数增长情况来看,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达到6.3%、6.2%、5.3%。
中式米饭快餐品牌积极拓展多元化消费群体,力求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报告》显示,从消费群体构成来看,男性消费者占比达到54.1%,女性消费者占45.9%,19—35岁的年轻消费者是主要消费群体,35岁以上消费者占比也达到22.8%。面对如此多样化的消费群体,众多品牌通过丰富菜单结构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健康与品质成消费热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于中式米饭快餐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追求吃得健康、吃得品质。《报告》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中式米饭快餐门店时,对食材的新鲜度格外关注,新鲜的食材是健康饮食的基础。性价比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在追求品质的同时,消费者希望花同样的钱能获得更多的价值。菜品丰富度也不容忽视,多样化的菜品选择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此外,快节奏的生活让效率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时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期望能在短时间内享用到美味的餐食。
《报告》分析,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背后有着多重驱动因素。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快捷、便利的餐饮需求日益旺盛,中式米饭快餐正好满足了这一刚需。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来去匆匆的学生群体,都能在中式米饭快餐店里快速解决用餐问题。另一方面,中式米饭快餐的品类丰富度不断提升,从传统的盖浇饭、木桶饭,到如今流行的小炒饭、砂锅饭等,多样化的选择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而且近年来中式米饭快餐品牌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也使其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中式米饭快餐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是一大难题,直接挤压了品牌的利润空间。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给企业带来了负担,房租的刚性支出同样不容忽视,优质店铺位置的租金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
在产品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上,中式米饭快餐也面临困境。现炒模式虽然能满足消费者对“锅气”和独特口味的追求,但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复制,不同厨师炒出的菜品口味和质量存在差异。而中央厨房模式虽然能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菜品的口感和新鲜度。此外,中式米饭快餐要进行全国扩张,还需应对区域口味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是品牌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多措并举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中式米饭快餐行业在健康化、品质化需求的推动下,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各品牌积极应对,通过加速产品迭代、引入智能技术、优化供应链等举措,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少品牌深化“应季而食”的传统中式饮食理念,并结合地域特色推出新品。一品牌推出春季限定产品安吉春笋卤肉饭,将地域特色的春季风味巧妙地融入到经典的卤肉饭中。
“智能化+现炒”成为中式米饭快餐品牌平衡效率与烟火气的关键。引入智能炒菜设备,能有效提升出品的效率与一致性。比如一些品牌采用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只需设定好程序和食材投放量,就能快速、精准地完成炒菜过程,大大缩短了出餐时间,同时保证每一份菜品的口味和品质都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这种智能化设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力成本和出错率。以某品牌为例,在引入智能炒菜设备后,出餐效率提高了30%,顾客等待时间明显缩短,顾客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而现炒则保留了菜品的“锅气”,满足了消费者对传统烹饪风味的需求。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让消费者品尝到充满烟火气的美味佳肴。
《报告》指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追求的不断深化,中式米饭快餐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运营模式优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健康、便捷的用餐选择。
(王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