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之前对呼吸机也是一知半解,仅停留在简单的参数调节。有一天下午,一位男士在监护室呼吸机前仔细端详,我原以为是工程师在维修,就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才得知,该男子是这位病人的儿子,他随手掏出的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他学习呼吸机的许多知识,顿时让我即惊讶又敬佩,本子上好多知识我都一窍不通,他还给我介绍了许多,让我感觉到很羞愧,这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得知有机会系统学习呼吸治疗技术时,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能突破职业瓶颈,又担心自己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今,当我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呼吸机参数调试、识别常见报警原因并处理时,内心充满感恩与敬佩。这段学习历程,不仅让我掌握了专业技能,更让我体会到医学领域的深邃与温度,体会到了和平人的无私与奉献。
首先是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陈芳老师的每一节课都通俗易懂,感觉她一上课就有使不完的劲,那敬业精神让我们十分敬佩,她多次上课,足足站立4-5个小时,滴水未进,总能把那难懂知识的外壳剥掉,每到下课时间我们都感到意犹未尽。宋燕老师把知识结合临床实例开讲,生动形象,最难忘的一次,她忍着高烧,扎着留置针给我们上课,虽脸色苍白,但也坚持上完课。王伟科老师上课也很幽默,反问式提问,结合临床工作探讨,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每次课都收获满满。马振凡老师侃侃而来,感觉随口两句话就是一堂精彩的课程。赵向慧老师和蔼可亲,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即使说错了,她也会像教导孩子一样,从根源上把你错误的观点耐心纠正,教会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切入点。陈宏老师是我们的临床带教老师,他对病人认真负责,干起活来井井有条,那麻溜劲简直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快准好,每一台呼吸机在他手里像一位音乐大师手中的名琴,他技术精湛、人机合一、充满自信的样子真的很迷人。还有一次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时,陈宏老师提醒我:“动作要轻,说话要柔,患者虽然不能言语,但你的态度他能感受到。”这句话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位很感谢的人就是急诊科叶兴黎老师,他是一位医学知识的全才,之前早有耳闻,这次终于见到真人。我们在考无创呼吸机时,由于头带与模拟人头颅尺寸不合,叶老师为了增强考试效果,亲自带上面罩,一边监考我们,一边认真指导,他做出各种逼真的表现,加深我们调参数不合适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叶老师的敬佩也油然而生。
学习越深入,越意识到呼吸治疗绝非“调参数”那么简单。老师反复强调:“每个数值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要像对待婴儿般呵护他们的呼吸。”这段成长离不开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总是说:“我不怕你问‘笨问题’,怕你不懂装懂。”手把手教学:从管路连接、湿化器调节到参数报警处理,他们宁愿放慢进度也要确保我们每个步骤规范。有一次我因操作失误自责时,赵向慧老师会拍拍我的肩膀:“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下次你会更稳。”老师们一次次的包容与鼓励,扶持我们走上正确的呼吸之路。
如今,我虽已“入门”,但深知呼吸治疗之路道阻且长。未来,我将继续以“空杯心态”精进技术,用所学为患者争取每一口呼吸的希望。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用专业与温度托起生命的艺术。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带教老师们!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职业精神的引路人。愿自己能如您一般,成为患者呼吸路上的“守护光”。
(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责编:张文卫)